【SDG中心“两计划一基金”项目系列成果(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取得进展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近日,2025澳门2025免费原料网(SDG中心)主任青年基金项目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基于遥感地表温度、数字地表模型、建筑物轮廓等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揭示了热带超大城市二三维特征与地表温度的相互作用及驱动关系,项目研究成果以SDG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在城市科学领域顶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鹿琳琳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
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极端高温暴露增加,威胁着城市地区的可持续性。全球超大城市人口密集,极易受到高温热浪的影响。然而,城市形态特征和热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其关联关系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针对位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的钦奈、达卡和加尔各答三个超大型城市,该研究综合应用遥感地表温度、数字地表模型、建筑物轮廓等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开展城市空间二三维特征热环境效应研究。采用模型不可知方法定量化分析了城市特征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明确了导致地表温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并基于增强回归树模型刻画了城市特征与地表温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城市二三维特征变量与研究区地表温度变化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归一化建筑指数、地表反照率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此类城市地表温度的主导因素;高反照率的建筑屋顶、道路和广场等硬化景观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公园绿地木本植被斑块面积大于0.6公顷时,能够产生有效的降温效果;城市规划设计应提高天空开阔度,以改善城市微气候。论文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热韧性规划及高温适应能力的建设提供参考,对改善城市热环境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
1.Han, L., Lu, L., et al. (2023). Exploring the seasonality of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 using enhance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a semi-arid city. Urban Climate, 49, 101455.
2.Han, L., Lu, L., et al. (2022). Assessing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SDG Indicators at the Neighborhood Level in Guilin, China: A Geospatial Big Data Approach. Remote Sensing, 14, 4985.
附件下载: